先看一個古代中國人的故事。
《世說新語》記載: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中原,經過金城時,看到37年前自己在這裏種下的柳樹,已經都有十圍那麽粗了,慨然曰:“樹猶如此,人何以堪!”攀枝執條,泫然流淚。
歲月如流水,樹十圍以成材,人隨之變老卻功業未成,想來怎能不令人傷感?
這是1600多年前的故事了,連一世之雄傑的桓溫都為此慨然落淚,從那時起,種樹就和成長、建功立業交織在一起,融入了中國人的文化傳統裏。
再看一個現代外國人的故事。
在英格蘭中部德比郡鄉間深處的一大片農田裏,奇特的景象就在眼前:一排又一排的椅子被「種」出來,經過幾年小心翼翼地照顧,一棵棵小樹慢慢長成一張張椅子。
這些被「種」出來的作品都來自設計師蒙羅(Gavin Munro)的創意。
幾十年前,當蒙羅還是個小孩子在院子裏玩時,他注意到一個像椅子一樣的盆景,這個景象在他的腦海裏一直存在了25年。
後來,他去櫥櫃廠做過學徒,又在蘇格蘭和美國加州做家具,還當過園藝師。當他在舊金山的海邊撿拾潮水帶來的材料然後將它們拚接成家具時,他又想到了自己兒時的夢想——直接把樹種成美麗的和有用的形狀。
蒙羅在地裏種的是柳樹、橡樹、白蠟樹和無花果樹,他用自己設計的塑料模具引導這些樹的生長,假以時日,這些樹就長成家具了——他將自己兒時的夢想變成了現實。
就這麽容易嗎?當然不是。
蒙羅每天都要拿著剪刀檢查小樹有沒有長歪。「無論什麽時候,樹的分支都在生長。以100張椅子來說,可能會有1000個嫩枝和分叉是你想要的,然後有10000個是你不想要的」。
所以,時時的檢查,必要時動刀果斷剪掉不恰當的分叉、保持正確的成長方向是非常重要的。
今天是植樹節,但或許你已經忘記了這個很難有親手種樹機會的節日?
即便不能在陽光下的某片土地上栽一棵樹,我也願你能在心靈的某個角落裏種下一棵夢想之樹——當歲月穿梭而過,你的夢想之樹是否枝繁葉茂?是否有歪枝斜叉?是否有及時修剪?是否終能茁壯蓬勃?
親愛的小夥伴們,此時此地,在動力無限這個大家庭的奮鬥平台上,在你追逐自我夢想人生路的這一程驛站裏,祝你:
種下夢想 揮灑青春 把握現在 收獲未來!